1:确定招标人是否具备投标资格
首先,投标人在投标前必须先确认招标单位是否具备独立投标资格。目前,我国招标行业呈现出代理招标和自组织招标并存的局面。近年来,随着市场规则的不断完善和市场主体的不断成熟,招标在节约资金、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自己的招标机构和团队,通过招标采购日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这一现实出发,《招标法》也对独立招标予以了肯定,并对独立招标的条件进行了限制,《招标法》第12条规定:“招标人有能力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可以自行办理招标事宜。”这里指出,招标人自行办理投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准备投标的能力,二是组织评标的能力。如果这两个条件不能满足,必须委托一个机构来处理。因此,在投标前,投标人应首先确认招标单位是否具有独立投标资格。招标单位本身不具备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属于违法行为。投标人应警惕这种“投标”行为是否涉嫌欺诈投标保证金。
2:说明投标保证金的支付时间
投标保证金是指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向招标人出具的一定金额的投标责任保函。换句话说,投标人保证其标书中规定的责任在其标书被接受后不会被撤销或撤销。否则,招标人将没收投标保证金。根据规定,投标人应提交规定金额的投标保证金,作为其投标书的一部分。通常,投标保证金在提交投标文件的同时支付。投标人在阅读招标文件后,分析是否有可能中标后,方可决定是否投标。因此一些单位规定“在购买招标文件之前,必须以银行转账的形式支付××不看招标文件而支付投标保证金的做法是违法的。因此,在支付押金之前,投标人应注意查询相关法律和文件,以防被欺骗
3:了解关于发布招标文件的地点和时间的规定。”公告
招标法第16条规定:“招标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应当发布招标公告。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招标公告应当通过报纸、信息网络或者国家指定的其他媒体发布。”投标人应通过正确、安全的渠道获取招标信息,检查招标公告,确保招标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维护自身利益。近年来,该网络以其及时性、有效性和便捷性被招标用户广泛接受。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通过网上竞价和网上竞价系统直接进行竞价,越来越多的竞价信息通过竞价网站和专业行业媒体发布。这也成为一些投机者使用的工具,他们经常篡改这些正式的投标信息。将公司账号更改为您自己的联系信息。在各种论坛、博客、邮箱或一些信息发布网站上发布信息。
tocheck 针对标书进行算法优化,并提供文本纠错功能,不放过蛛丝马迹,为用户发现疑似抄袭剽窃串标围标等情况,帮助企业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