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中标陷阱:省一时之费毁长久之基?

在招投标市场中,最低价中标原则常被视作控制成本的法宝,实则暗藏隐患。这一机制虽能短期内压缩预算,却可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埋下长期风险的种子。

从经济学角度看,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永恒规律。刻意压低中标价,往往迫使供应商削减必要投入或偷工减料降低材料标准,或压缩工期忽视质量控制,甚至通过转包分包转嫁风险。这种"省钱"策略如同饮鸩止渴,虽换来了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优化,却为项目交付埋下质量地雷。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链生态的破坏。当"低价者通吃"成为潜规则,良性竞争被恶意竞价取代,整个行业将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优质企业因不愿牺牲质量而失去订单,劣质服务商却因成本更低而大行其道,最终导致整体服务水平下降,损害采购方根本利益。

从社会成本角度计算,低价中标带来的后续问题往往代价高昂工程返工、设备故障、服务缺失等引发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信誉损害、法律风险、安全隐患等间接成本,往往数倍于初期节省的开支。这种短视行为,实则是用未来买单现在的节省。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标体系,将质量、技术、服务等要素纳入综合考量,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解。通过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获得合理回报,方能构建健康的市场生态。省一时之费易,筑长久之基难,招投标制度的设计者与实践者,都需深谙此道。

招投标必备《tocheck单机版标书查重软件》-围串标风险点智能检测与识别,提供多维围串标风险评估模型。服务于招标代理企业、审计局、央企、智慧招采平台等超过1000家企业及普通用户。


2025-04-17 14:39:57

相关文章

国际工程招标关键 省钱决策如何点燃危机导火索? 中小企业支持政策迭代,从输血到造血的范式升级 将ESG指标纳入评标体系,重构商业价值的评估维度 信息差困局认知升维重构投标博弈新生态 低价竞争如何瓦解发展根基 招投标数据要素市场化:释放信息价值激活交易潜能